這是一片融合了自然的雄奇與人文的深厚積淀的秀美黃土地。中國國家地理對寧夏有著深刻的理解,這次隆重推出《發現寧夏》。
巴塘縣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,這里是從四川進入西藏的必經之地,著名的318國道穿城而過,因而成為川藏旅游的熱點地區。很少有人知道,在巴塘縣318國道以北,有個名為措普溝的峽谷,這里悄然隱藏著眾多溫泉和高溫氣熱泉。這些溫泉有什么特點?為何至今不為人知?四川省地礦局物探隊副隊長為我們進行了一一解答。來源《中國國家地理》2020年第7期
來源《中國國家地理》2020年第7期
圩田,作為一種特殊的田地,在歷史上曾為農業增產立下過汗馬功勞,也因圍占河湖造成生態破壞而被詬病。鳥瞰圩田,形似棋盤,而圩田與人之間的故事,也像是一盤下了上千年的棋局。這盤古老的“棋局”曾不斷變化,屢有奇招,今天它仍在不斷演變,呈現出新的景象、創意和可能。來源《中國國家地理》2020年11期 攝影/孫華金
鄱陽湖區正在開閘進洪的南溪圩 攝影/蔣勇
歷史上,杭州的西溪是較為典型的基塘圩田濕地,是原住民長期以來農耕和漁耕的結果。這種耕作模式造就了魚鱗狀的大地景觀藝術和文化地理單元,表現為柿基、桑基、竹基、柳基等類型的人地和諧的基塘循環耕作系統。 攝影/陳暢
珠三角的桑基魚塘,在城鎮發展的“圍獵”下,如今已殘余不多。 攝影/憂子
當窯火點著,瓷器就開始了它的鳳凰涅槃。在偶然與必然中,色、彩、形、音、質,都可能發生異變,即“窯變”。氧氣多寡幾分,溫度浮動少許,釉漿流淌凝聚,都在影響著“變”往何處:或釉具五色,艷麗絕倫;或星漢燦爛,若出其里;或如淚低垂,紫紅斐然……窯變,成為流傳千年的“意外”之美。來源《中華遺產》2019年9期 攝影/動脈影
來源:《中華遺產》2019年9期 攝影/動脈影
來源:《中華遺產》2019年9期
來源:《中華遺產》2019年第9期 攝影/勇汽水
天山,歷來被視為神秘之域,雪山、冰川、森林、草原在這里交匯,然而,它的精彩遠不止此。在天山北麓,有一條長約300公里,寬約50—80公里的烏魯木齊山前坳陷,伴隨著天山的隆起,其上形成了巨厚的以紅色為主調的陸相碎屑沉積巖系(紅層),它們在地質運動中斷裂變形,在歲月中風吹水蝕,最終形成了五彩斑斕的低山丘陵帶。來源《中國國家地理》2019年12期 攝影/王聰民
噴發泥漿的泥火山是彩色地貌上的一顆明珠。來源《中國國家地理》2019年12期 攝影/牙地克
紅層景觀中最常見的是丹霞地貌,其次是雅丹地貌和彩色丘陵地貌。來源《中國國家地理》2019年12期 攝影/王聰民
硫磺溝大地的神奇畫筆在這里點染。來源《中國國家地理》2019年12期 攝影/牙地克
訂閱手機報
移動發送CNG到10658000
聯通發送CNG到10655111
電信用戶發送CNG到1065900
訂閱號
服務號
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進行關注,或微信中
搜索“中國國家地理”關注。